首页

艾玛女王圣水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9 22:36:40 作者: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获三方面新发现 浏览量:90342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29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8日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方面新发现。

  据介绍,此次考察的最大亮点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累计完成4条断面共计24个综合海洋调查站位,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发现,在水体结构方面,秋季罗斯海水体分层明显,水下150米以内水体混合均匀,但位于混合层以下的变性绕极深层水可入侵到南纬75度区域,而冰间湖200米至400米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冰架过冷却水。

  在低营养级生物方面,罗斯海区域初级生产过程不活跃,但冰间湖0米至200米水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并在调查海域500米至2000米的深层发现有浮游动物越冬类群。

  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鸌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

  本次考察任务由“雪龙”号、“雪龙2”号、“永盛”号货轮3船保障。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其中,“雪龙”号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4月8日返回,历时159天总航程2.7万余海里;“永盛”号货轮自2024年11月20日从张家港起航,2025年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历时65天,航程近1.1万海里;“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回,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

5月28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自然资源部供图)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此次考察还联合英、美、澳、新(西兰)、挪、韩、泰、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为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迈出坚实一步。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表示,本次考察在技术方法创新、中国自主研发极地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作业时间、区域跨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为未来执行大规模、高强度、国际化和跨学科的极地综合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和国际社会深入研究南极快速变化、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南极治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 《这是我们美好家园》在京举办

自何尊开始,“中国”二字的内涵不断演变、发展、扩充,从最初的方位区划“天下之中”,直至清末被正式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聚焦中非合作)摩洛哥驻华大使:愿为非中合作发挥桥梁作用

“开渔后,(台州)全市4000多艘渔船将陆续奔赴东海,开始捕捞作业。”台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队长何贤庆说,19日晚,他们已通过渔业公司,将相关指令逐艘通知到要出港的渔船。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驳斥加媒所谓中方“操纵舆论”之说

张亚勤认为,未来五年随着各大领域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带来三方面风险,包括:信息世界的风险,包含错误、虚假信息的风险;已经出现的大模型幻觉问题,随着信息智能大规模应用延伸至物理智能、生物智能时,风险也会规模化;大模型与经济体系、金融体系、军事系统、电力网络相连接的风险。

搞活民营经济

三是积极参与海洋领域全球治理。我国全程参与BBNJ协定磋商并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分享在海洋科研、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实践和经验。举办全球滨海论坛、厦门海洋周等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经验和范例。

从五指山唱到塞纳河

饭圈,兴起于2014年左右,是网络用语,指粉丝圈子。“粉丝”的英文单词为“fans”,fan直接音译为“饭”,其组成的圈子被称为“饭圈”。《人民日报》在上述文章中称:“饭圈”的形成,是时代、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